课程代码: 11120152
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
课程类别:选修课
授课周数:8 周
周 学 时:1.5-1.0
课程学分:2
面向对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
预修课程要求:计算机编程语言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软件技术基础》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同时引入团队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设计或者开发一套简单软件来学习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主要内容
1 数据结构及其运算
F 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
F 线性链表及其运算
F 数组
F 树与二叉树
F 图
F 查找技术
F 排序技术
2 数据库技术
F 数据库设计
F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F MS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3 操作系统
F 并发程序设计
F 进程及其进程间的通信
4 通信技术
F 串口通信技术
F 网络通信技术
5 软件工程
F 软件生命周期及其模型
F 软件详细设计的表达
(二)学习目标
本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及其运算方法、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及其多道程序设计方法、串口通信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和了解软件工程,对系统的开发步骤和规范有基本的认识,通过设计或开发简单软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团队作业。
(二)学习要求
F 课堂学习要求: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堂测试。
F 课后学习要求:课后及时从服务器下载课件,完成布置的作业。
F 实验要求:积极参与软件小组的工作,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等工作
四、 考核
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 4 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分配如下:出勤:10%;个人作业:20%;课堂测验:20%(共两次);小组作业与报告:50%。
五、教学计划
(一)课堂教学
第1章 软件技术的基础知识
1.1 软件的基本知识
1.2 软件的分类
1.3 软件及软件业的发展
1.4 软件危机
第2 章 软件工程
2.1 软件工程概述
2.2 软件生命周期及其模型
2.3 软件详细设计的表达
第3章 数据库结构及其运算
3.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2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3.3 线性链表及其运算
3.4 数组及字符串
3.5 树与二叉树
3.6 图
3.7 查找技术
3.8 排序技术
第4章 数据库技术
4.1 数据库基本概念
4.2 数据库设计
4.3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4.4 MS SQL Server 简介
第5章 操作系统
5.1 操作系统的概念
5.2 多道程序设计
第6章 通信技术
6.1 通信技术的概念
6.2 串口通信技术
6.3 网络通信技术
(二)实验教学
每3~5人组成一个软件小组,自由选题确定要开发的软件系统,并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完成从项目调研、系统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一系列过程。
(三)其它
六、教学日历
周序 | 主题 | 主要内容 |
1 | 软件技术的基础知识 | l 软件的分类; l 软件及软件业的发展; l 软件危机 |
2 | 软件工程 | l 软件工程概述; l 软件生命周期及其模型; l 软件详细设计的表达 |
3 | 数据结构 | l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l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l 线性链表及其运算; |
4 | 数据结构 | l 数组与字符串; l 树; l 图 |
5 | 数据结构 | l 查找技术; l 排序技术 |
6 | 数据库技术 | l 数据库基本概念; l 数据库设计; l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
7 | 数据库技术 | l MS SQL Server |
8 | 操作系统与通讯技术 | l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l 操作系统中多道程序设计; l 串口通信技术; l 网络通信技术 |
(超过8周,请自行添加)
七、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1] 徐士良,葛兵。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